國際電子商情訊 據外媒報道,如今各大半導體廠商都在積極擴大生產,以應對持續已久的全球芯片短缺問題。然而,隨著廠商們的積極擴產,一個存在已久的產業發展隱憂日益加劇,即高科技人才缺口越來越大...
據華爾街日報報道,自臺積電、三星、英特爾還有其他半導體廠商陸續宣布擴產計劃后,人才不足問題日益凸顯,這是整個半導體產業擔憂已久的發展關鍵。
事實上,高科技人才供應不足,一直是半導體產業多年來發展壓力之一,即便相較其他產業,半導體產業生產過程自動化程度較高,仍有許多精密設備必須依賴有成熟技術的工程師操作,所以,自動化生產的落地也沒能緩解高科技人才短缺問題。
來自荷蘭光刻機巨頭ASML的執行副總裁Jim Koonmen就表示,該公司當前就身處激烈的市場人才競爭中。
英特爾(Intel)半導體制造業務執行副總裁Ann kelleher近期在美國國會聽證會指出,一座晶圓廠必須有上千名熟練的工程師操作設備,還必須要有高級工程技術人員開發新材料與生產技術,以使半導體性能往前進。
報道引用人才管理公司Eightfold.ai的報告指出,僅美國到2025年就必須較2020年增加約7萬至9萬名技術人員,才能滿足半導體廠商擴產勞動力需求。因為這一項研究,一些美國國會議員積極敦促美國半導體企業早日進行產能擴張,達成半導體自給自足目標,但這一目標的實現意味著美國半導體行業對技術人才需求從現有基礎上暴增到30萬人。
晶圓代工大廠格芯(GlobalFoundries)財務長 David Reeder表示:“美國勞動力市場對我們來說,可能是最具競爭力的勞動力市場,因接下來幾年市況都將供應吃緊的狀態?!?/p>
中國大陸近年來積極推進半導體自給自足計劃,開設半導體研究學校和培訓中心。截至2021年12月,中國有12所大學建立半導體相關學院,包括北京大學和清華大學。
市調機構EqualOcean估計,受惠于半導體產業投資增加,中國半導體勞動力過去五年幾乎翻倍成長。但現有數據顯示,半導體“人才荒”在中國仍十分嚴重,2020年半導體工程師人才缺口為25萬。
臺媒《科技新報》援引104人力銀行網站數據顯示,我國臺灣高科技技術人員缺口處于6年多來最高水位。據2021年8月統計數據顯示,半導體技術人員平均每月缺口約2.77萬名,比2020年成長44%。半導體制造業平均月薪提升至十多年來最高,中國臺灣大學電機資訊學院院長張耀文表示“半導體人才短缺問題更嚴重,主要是因需求增加。完全解決這問題的預測并不樂觀?!?/p>
另有大學教授指出,近年大學畢業生對進入半導體制造產業的興趣逐漸減弱,許多人更傾向于在軟件或網絡服務業就業,不愿意讀博士;另外,半導體行業人才供應持續吃緊的其中一個原因,是因為薪酬相對較低。
業界周知,中國臺灣是全球半導體生產重鎮。而報道提到,隨著半導體芯片制造越來越復雜,缺乏高技能工程師可能會破壞我國臺灣先前在半導體行業的努力。
SEMI國際半導體協會全球行銷長暨SEMI臺灣總裁曹世綸表示,半導體產業需要更多博士,所以該機構也參與培育半導體產業下一代人才計劃,通過促進半導體等高科技產業創新和教育法,使中國臺灣幾所大學與臺積電等公司展開合作,開設半導體學院,培育人才。臺積電董事長劉德音也表示,相信產學合作可為中國臺灣半導體產業未來10年奠定基礎。
管理員
該內容暫無評論